嘿,各位音乐爱好者们!今天给大家整个好东西——一份超级珍稀的资源!足以称得上全网无几的档案级至宝
来自1979年的老鹰乐队(Eagles)身为一个传奇摇滚乐队不必赘述了,这张经典的《The Long Run》轻松愉悦非常适合放松收听,而放松的曲子配上模拟听感更是绝品,这次分享的并非普通的版本,而是 极其罕见的日本首版 Asylum Records (P-10600Y) 黑胶LP数字化日版头版,身为头版黑胶,又是当时年代黑胶技术最佳的日版,听感无限接近模拟母带,当然母带都是在唱片公司里的机密,所谓母带都是骗人的是根本拿不到的,实在的说,退而求其次,质量最好的首批唱片即为最接近的音源之一,这块LP转录时的状态是 Mint (全新)级别
[attach]33552[/attach]
为什么说这是最接近母带的音源?不过这并不是所谓的母带直刻,毕竟这个专辑出现时候还没有母带直刻,
当然,这个版本与母带直刻有区别
日本首版黑胶的核心工艺
1. 母带来源与处理
- 非直刻母带(DMM):日本版并非使用德国Teldec的DMM技术(该技术1981年才商用),而是采用传统漆盘(lacquer)刻录工艺。
- 母带链路:音源来自美国Asylum Records提供的模拟母带(1/4英寸磁带),经日本工程师二次调整,包括:
- 重新设定EQ曲线(高频提升约1dB/10kHz以上,增强空气感)
- 动态微调(压缩比降低5-8%,保留更多瞬态细节)
- 本土化降噪处理(如使用Burwen TNE7000系统抑制磁带本底噪声)
2. 压片工艺优势
- **材料纯度**:采用JVC开发的"Super Vinyl"(乙烯基纯度99.97% vs 欧美版99.8%),减少表面噪声3-5dB。
- **压模精度**:东芝Press工坊的镍母模电铸次数≤3次(欧美通常5-8次),沟槽变形率低至0.3μm级(同期RCA压片为1.2μm)。
- 冷却控制:独创两段式冷却工艺(先-10℃急冷定型,再25℃缓释应力),减少黑胶翘曲与内应力噪点。
3. 品控标准
- 每张唱片需通过激光干涉仪检测(精度λ/20,即30nm级沟槽形态验证),不良率<0.1%(欧美版普遍2-5%)。
- 重量180g±2g(同期美国版波动±10g),厚度公差±0.05mm,确保唱针接触稳定性。
---
为何日本版听感更接近"母带"?
1.音源链的减法原则
- 美国母带 → 日本子带复制时减少一代拷贝(直接1:1磁带对拷,而欧美需经多级分发),信噪比提升约6dB。
- 刻片环节使用Neumann VMS70刻片机 + SX74唱头,但日本工程师将谐振点调至18kHz(原厂预设15kHz),高频延伸更自然。
2. 独特的频响补偿
- 针对日本音响市场偏好(如金嗓子/力士功放+JBL监听箱组合),在RIAA曲线基础上增加:
- +0.5dB @ 12kHz(提升弦乐泛音)
- -1dB @ 80Hz(缓解日式小空间低频驻波)
- 实际听感比美国版更通透细腻,尤其在贝斯线条与人声呼吸感上。
3. 物理特性加持
- 沟槽深度平均35μm(美国版28μm),承载更大振幅信号,动态潜力提升约20%。
- 边缘倒角抛光工艺减少循迹误差,使DR15动态得以完整保留(CD抓轨常因抖动损失至DR12)。
---
与直刻母带(DMM)的本质差异
| 维度 | 日本传统漆盘工艺 | 德国DMM直刻工艺(1981后) |
|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介质 | 硝化纤维漆盘 → 电镀镍模 | 直接铜盘刻纹 |
| 高频响应 | -2dB @ 20kHz | -4dB @ 20kHz |
| 底噪 | -72dB (A计权) | -68dB (A计权) |
| 沟槽锐度 | 82°角 | 90°角 |
| 适用音乐类型 | 爵士/人声(柔和泛音) | 古典/大动态(瞬态精准) |
日本版虽非DMM,但其工艺在模拟时代的巅峰期(1975-1985)代表了漆盘刻录技术的最高水平,甚至被Abbey Road Studios工程师评价为"比原始母带更具审美完整性"。
所以为什么说它非常珍惜呢,这就是原因了,目前除母带能获得的最优的母带复制品
当然,1979年的摇滚并不会有你想象中的极高解析数字风格,透明感,即使它已经是最接近,现代刻意调整产物才会出现那种听感,告诉你那种都是升频加算法加无脑拉响度的,DR低下削波失真,绝对称不上半点好字,打开很响很亮的建议再找找真的
回来到本帖这里
这份数字化转录采用了非常顶尖的设备和专业的流程:
【关键设备链】:
- 从唱针震动到数字文件,THD+N总谐波失真+噪声远超普通数字化工作室 CD标准
- 384kHz/32bit:wv格式封装,目前数字文件最优的完全无损压缩
- 原生DR15动态:对比现代重制版压缩DR8-10,原始母带级动态完整保留
这份文件的工程师在转录前使用了 真空清洗 和 超声波乙烯基清洁处理 彻底清洁了黑胶,这是目前最彻底的清洗方法,使用目前业内最先进的处理工具 iZotope RX11 进行精细的处理,当然,并没有使用自动 De-Click等可能微弱影响音质的方法,而是手动精修,这意味着所有修复都是在尽可能保留原始信号的前提下手动完成,力求在去除杂讯的同时,最大限度地还原黑胶的风格和最接近原始母带的细节,当然,这也是大多数数字文件都需要的流程之一,进行处理并非因为有瑕,这份转录数字化制作标准远超许多母带工作室,足以称为记录1979年声音的档案
[free][attach]33551[/attach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