捌零无损音乐论坛

搜索
查看: 25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无损专辑] [WAV]《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贵州 苗族民间歌曲、乐曲集》群星 2021/WAV分轨/BD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昨天 14:0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专辑名称: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贵州 苗族民间歌曲、乐曲集
表演者:李慧慧 / 杨胜文 / 吴学玲
流派:民歌/民谣
语种:国语
专辑类型:专辑
发行时间:2021
唱片公司:瑞鸣音乐
资源格式:WAV分轨

专辑介绍:
  飞歌
  飞歌被称为苗歌中的宝石。苗语称飞歌为“HXak Yeet”,每逢年节、喜庆时候,都必唱飞歌抒情助兴,飞歌歌如其名般高亢、奔放、嘹亮,如飞,而那见物即情即兴编唱的纵意与自由,也如飞。它通常由苗族姑娘歌唱,曾是千百年来,苗族姑娘在大山中以歌传情的表达方式。
  芦笙
  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:“瑶人之乐有芦沙、铳鼓、葫芦笙、竹笛。……芦沙之制,状如古萧(按指排萧),编竹为之,纵一横八,以一吹八,伊其声。”芦笙为苗、瑶、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,其发源于中原,前身为汉族的竽,随后传入西南地区。这相传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的乐器,由笙斗、笙管、簧片和共鸣管构成,苗族芦笙歌里唱它,“芦笙三节筒,长瓢里头空;瓢兜六根管,吹来向轰轰”。
  自古吹芦笙时,总有芦笙舞相伴,苗人的芦笙舞类型众多,最典型的便是跳月,又称踩月,那也是苗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婚配习俗。初春、暮春的风清月明之夜,或中秋时节,一众未婚青年男女聚集山林空地之中,吹笙振铃,彻夜酣歌而舞,藉歌对唱相悦,携舞载酒定情。
  作为诸多少数民族钟爱的乐器,芦笙,更是苗族传统的簧管气鸣乐器,流传已有三千余年,黔东苗族方言里叫它“给”(Gix),川黔滇苗族方言里呼之为“更”(Ghenb),通体竹制,六根笙馆立于笙斗之上,苗族芦笙歌里唱它,“芦笙三节筒,长瓢里头空;瓢兜六根管,吹来向轰轰”,苗族民间有“小伙口不离笙,姑娘手不离针”的俗语。几乎每个苗寨都有一堂(队)芦笙,作为村寨吉祥幸福与否的象征标志,在贵州一些地区,芦笙队由芒筒、特大号、大号、中号、小号、特小号六种规格不同的芦笙组合而成。
  在贵州等地苗人居住的村寨里,仍保留着“芦笙之乡”“歌舞之乡”的称誉。作为是诸多民族喜爱的乐器,逢年过节,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、丰富多彩的芦笙会,吹起芦笙跳起舞,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。无论喜庆或丧葬,苗族人都会吹起芦笙,而苗族人特殊的信仰观,令芦笙节又有“看鬼节”的别称,在苗族神话体系中,神鬼一体,万物有灵,因此这个节日也是苗族的传统祭祀祈福,祝祷后,必吹芦笙。



专辑曲目:
01. 站在高高的苗岭
02. 踩月
03. 革东飞歌
04. 锦鸡舞
05. 春之歌
06. 更巴捞
07. 断魂调
08. 苗家情歌
09. 更里更
10. 芒筒响
11. 加拉
12. 更里
13. 踩鼓舞 四方舞
14. 诺德仲

解压密码:www.80wusun.com
下载地址:
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捌零无损音乐论坛

GMT+8, 2025-11-5 05:27 , Processed in 0.180722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80wusun.com

© 2019-2024 80wusun.com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